想象的力量 ——《人类简史》书摘与简评
17 Feb 2016 (文章类别: 读书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第一章 人类:一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
lomyal:书中提到一个排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大体上来看,靠后的学科都用新的理论处理了靠前学科的解释不了或解释起来过于复杂的东西。
- 其他在金字塔顶端的动物(例如狮子、鲨鱼)得要花好几百万年的时间,才终于通过演化站上顶峰。因此生态系统有时间发展出种种制衡,避免狮子和鲨鱼造成太大的破坏。……相较之下,人类转眼就登上顶端,不仅让生态环境猝不及防,就连人类自己也不知所措。
第二章 知善恶树
lomyal:作者认为 7 万年前的智人认知革命标志着历史学的诞生。而刘慈欣科幻小说《朝闻道》中的“排险者”则更激进地认为,37 万年前非洲大陆上有数个人类祖先仰望星空的时间超过了某个阈值,便意味着一个有能力产生创世能级能量过程的文明出现了,“当生命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时,距它最终解开这个奥秘只有一步之遥了。” 这与电影《2001:太空漫游》镜头中秒变宇宙飞船的工具骨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
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
-
只要在 150 人以下,不论是社群、公司、社会网络还是军事单位,只要靠着大家都认识,彼此互通消息,就能够运作流畅,而不需要规定出正式的阶层、职称、规范。
-
自从认知革命之后,智人就能依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迅速调整行为。这等于开启了一条采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这条总是堵车的道路上。走上这条快速道路之后,智人合作的能力一日千里,很快就远远甩掉了所有其他人类和动物物种。
-
认知革命正是历史从生物学中脱离而独立存在的起点。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lomyal:作者对智人祖先采集生活的推测持谨慎态度。首先准确还原这么远古的历史真相本身就很难,其次即使走运得到了真相,也很可能只是远古生活的冰山一角。
-
比起先前几万年都在狩猎或采集,现代的谋生方式在历史上都只像是一瞬间的事罢了。……即使到了现在,我们的大脑和心灵都还是以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在思维。
-
就整体而言,现今人类所知远超过远古人类。但在个人层面上,远古的采集者则是有时以来最具备多样知识和技能的人类。
-
虽然他们(lomyal:亚契人,Aché people)会杀害儿童、病人、老人,但他们的想法其实和今日许多人赞成堕胎和安乐死也没有两样。……我们要小心不能只有了肤浅的认识,就断然将其妖魔化或理想化。
第四章 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
lomyal:有着智力优势的智人所带来的生态浩劫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
-
其他能够进到海里的哺乳动物,都是经过长期演化发展处专门的器官和符合流体力学的身体,才能进到海里(像是海豹、海牛、海豚等等)。然而,印度尼西亚的智人祖先就是在非洲草原上的猿类,既没有长出鳍,也不用像鲸鱼一样等着鼻孔一代一代慢慢移到头顶去,而是做出船来,并学习如何操纵。
-
在历史上,人类首次抵达澳大利亚绝对是大事一件,重要性不亚于哥伦布抵达美洲或是阿波罗 11 号登上月球。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离开亚非大陆生态系统,也是第一次有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能够从亚非大陆抵达澳大利亚。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类先驱究竟在这篇新世界做了什么。狩猎采集者首次登上澳大利亚海滩的那一刻,就正式在这片大陆登上食物链顶端,也从此成为地球史上最致命的生物物种。
-
对这些动物(lomyal:澳洲巨型哺乳动物)来说,需要靠演化才能学会惧怕人类,但时间根本不够,它们转眼便已灭绝。
-
在认知革命发生的时候,地球上大约有 200 属体重超过 50 公斤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等到农业革命的时候,只剩下大约 100 属。换句话说,甚至远在人类还没有发明轮子、文字和铁器之前,智人就已经让全球大约一半的大型兽类魂归西天、就此灭绝。
-
第一波的灭绝浪潮是由于采集者的扩张,接着第二波灭绝浪潮则是因为农民的扩张;这些教训,让我们得以从一个重要的观点来看今日的第三波灭绝浪潮: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有些环保人士声称我们的祖先总是和自然和谐相处,但可真的别这么相信。早在工业革命之前,智人就是造成最多动植物绝种的元凶。人类可以说坐上了生物学有史以来最致命物种的宝座。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第五章 史上最大骗局
lomyal:农业革命对智人整体有利的(因此这个过程很难抗拒),但对大多数智人个体(农民)来讲这可能弊大于利,他们的农耕生活远比祖先的采集生活劳累且单调。
-
为什么农业革命发生在中东、中国和中美洲,而不是澳大利亚、阿拉斯加或南非?原因很简单:大部分的动植物其实无法驯化。……在我们远古祖先所狩猎采集的成千上万物种中,适合农牧的只有极少数几种。这几种物种只生长在特定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也正是农业革命的起源地。
-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生存和繁衍正是最基本的演化标准,而根据这个标准,小麦可以说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
-
种种想让生活变得轻松的努力,反而给人带来无穷的麻烦;而且这可不是史上的最后一次。就算今天,仍然如此。
-
奢侈品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原本的奢侈品往往最后会成为必需品,而且带来新的义务。(lomyal:以电子邮件为例)……我确实省下了所有的麻烦和时间,但生活真的更轻松了吗?可惜事与愿违。
-
只要有一个部落定居下来,开始耕作,走向农业的趋势就已经无法抗拒。
-
采集者之所以从采集野生小麦转而自行种植小麦,可能并不是为了增加日常事物供应,而是为了支持某种神庙的建筑和运作。
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
lomyal:由想象所建构的的秩序,是整本书的核心概念。
-
在现代晚期之前总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农民,日出而作、胼手胝足。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粮食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挑水耕田。
-
现在看来,虚构故事的力量强过任何人的想象。……虽然人类的基因演化仍然一如既往慢如蜗牛,但人类的想象力却是急速奔驰,建立起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网络。
-
我们相信某种秩序,并非因为它是客观事实,而是因为相信它可以让人提升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社会。这种由想象所构建的秩序绝非邪恶的阴谋或是无用的空谈,而是唯一能让大群人合作的救命仙丹。
-
如果真的是什么都不信(像是犬儒学派),就很难是个贪婪的人。
-
如果人们希望某个由想象构建出的秩序能维持久远,大部分人(特别是大部分的精英分子)就必须真正相信它。
-
不管是基督宗教、民主还是资本主义,都只是有想象所构建出来的秩序。而要怎样才能让人相信这些秩序?第一,对外的说法绝对要坚持他们千真万确、绝非虚构。第二,在教育上也要彻底贯彻同一套原则。
-
一如古埃及精英分子,现在大多数人一生汲汲营营,也都是想盖起某种金字塔(lomyal:想象秩序所认可的东西),只不过这些金字塔在不同文化里会有不同的名字、形体和规模罢了。
-
想要改变这些秩序(lomyal:如美元、人权、国家这些存在于数十亿人的共同想象之中的秩序),就得同时改变数十亿人的想法。想要达到这种规模的改变,必然需要有复杂的组织在背后协助,可能是政党,可能是思潮运动,也可能是某个宗教教派。然而,为了家里这种复杂的组织,人们就得说服许多陌生人共同合作,而这又得靠着他们都相信另一些共同的虚构故事才行得通。由此可见,为了改变现有由想象建构出的秩序,就得先用想象构建出另一套秩序才行。
-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的范围稍稍加以扩大。
第七章 记忆过载
lomyal:农业革命后,特别是现代社会中的诸多思维方式都并没有被自然选择书写在人类的基因中。但人们通过一代代不间断的后天学习、改进、积累,发展出多种多样的适应当时社会的思维方式。文字的发明使得这个积累过程足够高效,其效率和功能远超文字出现之前的口耳相传。
-
在早期,文字只用来记录事实和数字。……目前找到人类祖先最早留给我们的信息是“29086 单位大麦 37 个月库辛”。这句话最有可能的解读是:“在 37 个月间,总共收到 29086 单位的大麦。由库辛签核。”
-
苏美尔、古埃及、古中国和印加帝国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些文化都发展出了良好的技术,能够将文字记录予以归档、编目和检索,另外还投入资本培养人才来负责抄写、数据管理和会计事务。
-
文字对人类历史所造成的最重要影响:它逐渐改变了人类思维和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第八章 历史从无正义
lomyal:各个时代的正义都只是维持当时社会稳定运行的虚构概念,不必纠结其“真伪”。
-
以上所有的区别,不管是自由人 / 奴隶、白人 / 黑人、富人 / 穷人,都只是虚构的想象所建构出来的。
-
这些阶级制度(lomyal:种姓、宗教、种族等)开始时多半只是因为历史上的偶发以外,但部分群体取得既得利益之后,世世代代不断加以延续改良,才形成现在的样子。
-
就像征服印度的雅利安人一样,欧洲白种人也希望自己在美洲人眼中不只是财大气粗,而是代表着虔诚、公正、客观的形象。于是,这时就要利用种种宗教和科学的虚构故事来找借口。神学家声称非洲人是诺亚的儿子含(Ham)的后代,而诺亚曾诅咒含的后代要做其他兄弟的奴隶。生物学家声称,黑人不如白人聪明,道德感也发展较差。医生也声称,黑人居住环境肮脏,会传播疾病,换句话说,就是种污染的来源。
-
大多数社会政治阶级制度其实都没有逻辑或生物学的基础,不过就是由历史的偶然事件引起,再用虚构的故事延续壮大。
-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也没有禁止的必要。……神学所谓的“自然”,指的是“符合创造自然的神的旨意”。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第九章 历史的方向
lomyal: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目前我们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融合的时代,是否还会有下一个“分”?
-
公元前的 1000 年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首先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而第三种则是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像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
在这世界上,大家讲到不同的神就易有争执,说到不同的王也有可能大打出手,但用起一样的钱却是和乐融融。
第十章 金钱的味道
lomyal:货币,世界大融合秩序之一。
-
(lomyal:以物易物的局限性:第一,汇率条数太多;第二,不一定两个人对对方的物品互为所需。)
-
全球金钱总和为 60 兆美元,但所有硬币和钞票的金额加起来还不到 6 兆美元。换句话说,所有的钱有超过九成(超过 50 兆美元!)都只是显示在计算机上的数字而已。
-
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
铸币伪造的罪行一直比其他欺诈行为判得更重。因为造伪币不只是单纯的欺诈,更是对主权的挑战,直接冒犯了国王的权力、特权和他本人。
-
在贸易连接两个区域的时候,只要是能够运送的货品,就会收到供需力量的影响,让价格达到平衡。
-
就算是在宗教上水火不容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也可以在金钱制度上达成同样的信仰。原因就在于宗教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信仰的重点是“别人相信”。
-
金钱制度有两大原则:万物可换,万众相信。就是因为这两大原则,让百万的陌生人能够合作各种贸易和产业。然而,这些看似无害的原则还是有黑暗的一面。如果一切都能换成金钱,而大家相信的又是不具名的硬币和贝壳,就可能伤害当地传统、亲密关系和人的价值,让冷酷无情的供需法则取而代之。……金钱还有更黑暗的一面。虽然金钱能够建立起陌生人之间共通的信任,但人们信任的不是人类、社群或是某些神圣的价值观,而只是金钱本身以及背后那套没有人性的系统。
第十一章 帝国的愿景
lomyal:帝国,世界大融合秩序之二。
-
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有两项重要特征。第一,帝国必须统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第二,帝国的特征是疆域可以灵活调整,而且可以几乎无限扩张。……正是这两项特征,让帝国能够在单一的政治架构下纳入多元的族群与生态区,让越来越多人类与整个地球逐渐融合为一。
-
现存的所有人类文化,至少都有一部分是帝国和帝国文明的遗绪,任何以学术或政治为名的手术,如果想把所有帝国的部位一次切除,病人也就必然魂归九霄。……就算我们真的要完全抹除掉某个残暴帝国的遗绪,希望能够重建并维护在那之前的“纯正”文化,很有可能最后恢复的也不过是更之前、没有那么残暴的帝国留下的文化。
第十二章 宗教的法则
lomyal:宗教,世界大融合秩序之三。
-
所有的社会秩序和阶级都只是想象的产物,所以他们也十分脆弱,而且社会规模越大,反而就越脆弱。而在历史上,宗教的重要性就在于让这些脆弱的架构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有了宗教之后,就能说法律并不只是人类自己的设计和想象,而是来自一种绝对的神圣最高权柄。这样一来,至少某些基本的法则便不容动摇,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可以说宗教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
-
对于泛神论者来说,人类只是地球上众多生物的一种。但对于多神教徒来说,整个世界就像是反映了神和人类的关系。人类的祷告、献祭、罪孽和善行,就会决定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运。……多神教提高的除了神的地位,更有人的地位。
-
从多神教的概念向外推导,结果就是影响深远的宗教宽容。……多神论本质上就属于开明,很少迫害异教徒(lomyal:与一神论相比)。
-
天主教徒认为,虽然信仰是必要的,但光这样还不够。要进入天国,信徒还必须参加教堂礼拜,而且要多行善事。这点让新教徒无法接受,认为这样形同交易,对于神的爱和伟大是种贬抑。
-
一神论宗教大张旗鼓把其他神祇从大门赶了出去,但又从旁边的小窗户把他们迎了回来。以基督教为例,就发展出了自己的圣人系统,但这套系统可说和多神教几乎殊无二致。
-
从历史上来看,一神论就像是个万花筒,继承了一神论、二元论、多神论和泛神论,收纳在同一个神圣论述之下。结果就是,基督教大致上是信奉一神论的上帝,相信二元论的魔鬼,崇拜多神论的圣人,还相信泛神论的鬼魂。想这样同时有着不同甚至矛盾的思想,而又结合各种不同来源的仪式和做法,宗教学上有一个特别的名称:综摄(syncretism)。
-
根据佛教经典,释迦牟尼本人就达到了涅槃(lomyal:梵文,意为“熄灭”,指欲望火焰的熄灭),从痛苦中完全解脱。而在这之后他就被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接着,佛陀一生前往各地普传佛法,希望让所有人离苦得乐。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对于佛教徒来说,这条“佛法”就是举世皆同的自然法则,……所以,所谓的“佛教徒”就是相信这条法则,将这条法则落实在一切日常活动中的人。
-
有神论的宗教,重点在神的崇拜;至于人文主义宗教,重点就是对人的崇拜,或者讲得更明确,是对智人的崇拜。……人文主义对“人性(humanity)”的定义,大致上分成三种对立的教派:自由人文主义(认为人性就在于每个个人的自我特质,因此个人自由也就变得神圣不可侵犯)、社会人文主义(认为所谓“人性”是个集体而非个人概念,神圣的是有所有智人这种物种构成的整体)、演化人文主义(以纳粹为最著名的代表,他们深受演化论的影响)。
第十三章 成功的秘密
lomyal:学习历史的作用在于拓展视野,而不是预测未来。不要试着预测一个二级混沌系统。
-
而“如何(how)”和“为何(why)”之间有何不同?描述“如何”的时候,是要重建一连串从一点导致另一点的事件顺序。值域要解释“为何”的时候,则是要找出因果关系,看看究竟为什么发生的是这一连串的事件,而不是另一连串的事件。
-
历史成为学科的特点之一:对某个时代的了解越透彻,反而就越难解释为什么发生了这个事件而不是那个事件。……事实上,真正最知道当时情况的人(也就是活在当时的人),正是最看不出历史走向的人。(lomyal:注意,这句话中“最知道”和“最看不出”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好不明显。直到今天,情况仍是如此。
-
历史是所谓的“二级”混沌系统。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至于二级混沌系统,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就永远无法准确预测。(lomyal:不一定是永远吧?有没有“收敛”的情况?)
-
这么说来,究竟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不像是物理学或经济学,目的不在于做出准确预测。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历史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进展;而原因就在于“利益”并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第十四章 发现自己的无知
lomyal:现代科学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以科学的视角来看,那些让数百万人得以有效合作的虚构故事也不再是绝对正确的。
-
科学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指”。
-
现代科学是一套独特的知识体系,独特之处也就在于公开承认这“整套体系”都对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一无所知。
-
现代要想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稳定,只能靠着两种不科学的方法,其他别无选择:一、虽然采用科学理论,但必须违反一般科学的做法:宣称这就是绝对真理。二、不要采取科学方法,而诉诸“非科学的绝对真理”,这一直是自由人文主义的策略。
-
对知识的考验,不在于究竟是否真实,而在于是否能让人类得到力量或权力。……真正的考验就是实用性。能让我们做出新东西来的,就是知识。
-
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经费,多半是因为有人认为这些研究有助于达到某些政治、经济或宗教的目的。……科学家本身不一定会察觉到各种控制金钱流动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利益,许多科学家确实只是纯粹为了求知而研究。然而,真正控制科学发展进度表的,很少是科学家。……毕竟,人类的资源有限。……正因为资源有限,我们就必须回答像是“什么更重要”和“怎么才算花的适当”这种问题。但这都不是科学问题。
第十五章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lomyal:科学 + 政治。
-
库克的船队(lomyal:1768年离开英国前往西南太平洋观察金星凌日的船队,航行途中“发现”了澳大利亚,库克是一位老练的水手、地理学家,同时还是海军军官)究竟是有物理保护的科学远征队,还是有几个科学家随行的武力远征军?这个问题就像是问车子的邮箱该说是半满还是半空一样,其实两者皆是。科学革命与现代帝国主义的关系密不可分。
-
在欧洲主持下,出现了一个新的全球秩序。虽然我们常常不愿意承认,但现在全球所有人的穿着、想法和品位几乎就是欧洲人的穿着、想法和品位。
-
中国和波斯其实并不缺乏制作蒸汽机的科技(当时要照抄或购买完全不成问题),他们缺少的是西方的价值观、故事、司法系统和社会政治结构,这些在西方花了数个世纪才形成及成熟,就算想要照抄,也无法在一夕之间内化。……虽然这段时期(lomyal:1500 年到 1850 年)欧洲面对亚洲在科技、政治、军事、经济上并不具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但却是在厚植积累独特的潜力(lomyal: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知道 1850 年左右才终于爆发。
-
过去的帝国主义者都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整个世界,“征服世界”只是要为了利用及传播他们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相较之下,欧洲帝国主义之所以要前往遥远的彼岸,除了为了新领土,也是为了新知识。
-
早在历史进到现代之前,许多文化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世界地图。……碰到不熟悉的地区,地图上不是一笔未提,就是画上了想象出来的怪物和奇景。这些地图上并没有空白的空间,让人觉得全世界就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 15、16 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图开始出现大片空白。从这点可以看出科学心态的发展,以及欧洲帝国主义的动机。
-
1492 年 10 月 12 日大约凌晨 2 点,哥伦布一行人与这片未知大陆有了第一次接触。……哥伦布当时相信这个小岛就位于东亚海外,属于“Indies”,所以他把当地人成为“Indians”。一直到他过世,哥伦布都不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而正因为哥伦布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无知,我们可以说他仍然是个中世纪的人,深信着自己已经知道了全世界,所以就算已经有了如此重大的发现,也无法说服他。
-
至于第一个成为“现代人”的,其实是意大利水手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他曾在 1499~1504 年多次航行前往美洲。他认为哥伦布发现的小岛旁边应该不是东亚,而是一整个大陆。……1507 年,地图绘制大师马丁·瓦尔德泽米勒(Martin Waldseemüller)误以为发现美洲的人是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因此为了想他致敬,这片大陆就被命名为“America”(美洲)。
-
发现美洲,对于科学革命是一大奠基事件。这不但让欧洲人知道实际的观察比过去的传统更重要,而且想征服美洲的欲望也让欧洲人开始求知若渴。
-
现代科学和现代帝国背后的动力都是一种不满足,觉得远方一定还有什么重要的事物,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掌握。然而,科学和帝国的连接还不仅如此而已。两者不知动机相同,连做法也十分类似。对于现代欧洲人来说,建立帝国就像是一项科学实验,而要建立某个科学学科,也就像是一项建国大计。
-
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lomyal:他是第一个发现后来称为“印欧语系”这套体系的人)发展出了一套能够系统化比较语言的过程。其他学者也采用了这套研究方法,于是就能开始系统化研究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发展。语言学这项学科得到帝国的热烈支持。欧洲帝国相信,为了让统治更有效,就必须了解这些属民的语言和文化。
-
帝国之所以会资助语言学、植物学、地理学和历史学,并不只是为了实用因素。另一项同样重要的原因,在于科学能够从思想上让帝国合理化。现代欧洲人开始相信“学习新知”一定是好的。正因为帝国不断产生新知,让他们自以为自己的管理代表着进步、正面、积极。……很少会提到澳大利亚原住民为此受尽折磨。
-
事实就是,不管是只讲到英国的压迫和剥削,还是只讲到“白人的承担”,都不是完全的事实。毕竟,欧洲各帝国以这么大的规模做了这么多的事,不管是想站在哪一边,都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的事件加以佐证。……帝国与科学密切合作……我们很难简单断言它们究竟是善是恶。
-
虽然我们还是英勇地抵抗着种族主义,但却没发现战线已经转移,过去种族主义在帝国思想中所占的位置,现在都由“文化主义”(culturism)所取代。……对今日许多精英分子而言,要比较判断不同人群的优劣,几乎讲的总是历史上的文化差异,而不再是种族上的生物差异。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lomyal:科学 + 政治 + 资本。
-
想要了解现代经济史,其实重点就只有一个词:成长。不论结果是好是坏,究竟是生病还是健康,现代经济就像是一个荷尔蒙过生的青少年一样不断成长,吞噬着它看到的一切,而且成长的速度叫人完全赶不上。
-
过去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信用的概念,又或是知不知道如何使用这种概念,而在于当时的人并不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并不愿意延展信用。……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讲,也就是他们认为财富的总量有限,而且还可能萎缩。……整个世界就像是一块大饼,切法各有不同,但总之就是一个饼,不可能变得更大。正因为如此,许多文化都认为赚大钱是种罪恶。耶稣就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lomyal:联想王晋康《水星播种》中的宗教法则,如不准横死等)……这其实是中双输的局面。……于是,对于经济停滞的预期,就确实造成了经济停滞的结果。
-
亚当·斯密明确提出: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只一点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性的概念,而且还不只是从经济的角度,也包括道德和政治的角度。……“利己”就是“利他”。
-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大重点,就在于出现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应该把利润拿出来,继续投资生产。
-
人类的经济在整个现代时期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持续指数增长。唯一的原因,就在于科学家总是能每隔几年就取得另一项发现,提出另一项发明,像是美洲大陆、内燃机引擎,或是运用基因工程的样。印钞票的是银行和政府,但最后买单的是科学家。……如果实验室的角度不敌泡沫破灭的速度,就可以想见经济前景就会令人十分担忧。
-
这就是帝国资本主义的奇妙循环:信贷资助新发现,新发现带来殖民地,殖民地带来利润,利润建立起信任,信任转化为更多的信贷。……时间就这样十年十年地过去,西欧发展出一套复杂的金融系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筹措大笔信贷资金,提供民间或政府发展之用。探索政府队伍如果想取得资金,这套系统的效率远超任何王国或帝国。
-
荷兰到底是如何赢得了金融体系的信任?首先,他们矜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借贷给他们的风险降低。其次,荷兰司法独立,而且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
-
荷兰西印度公司在哈德逊河口一座小岛上开拓了一个殖民地,名为“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这个殖民地不断遭受到美国原住民威胁,英国人也多次入侵,最后在 1664 年落入英国手中。英国人将这个城市改名“纽约”(New York)。当时西印度公司曾在殖民地筑起一道墙,用来抵御英国人和美国原住民,这道墙的位置现在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华尔街(Wall Street)。
-
密西西比泡沫可以说是史上最惨烈的一次金融崩溃。法国王室的金融体系一直没能真正走出这场重大的打击。……法国人民对法国金融系统和国王的金融智慧都失去信心。路易十五越来越难推动各种信贷计划,而这也成为法国海外领土逐渐落入英国手中的主因之一。
-
虽然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分别在 1800 年和 1858 年有荷兰和英国收归国有,但资本主义和帝国的关系非但没有结束,反而是在 19 世纪变得更为紧密。股份公司不再需要自己建立及管理殖民地,而是由经理和大股东直接在伦敦、阿姆斯特丹和巴黎与政治权利牵线接轨,直接由国家来帮忙维护利益。正如马克思和其他社会批评家所开的玩笑,西方政府几乎就是资本家的工会。
-
资本和政治这两者的紧密相拥,对信贷市场有深远的影响。一个市场究竟能得到多少信贷,不能只看经济因素(例如发现新的油田、发明新的机器),而也得考虑政治事件的影响,例如政权更迭或是采取了更积极的外交政策。
-
今天在判断某个国家的信用评级时,经济体系是否健全远比天然资源的多寡更为重要。信用评级代表的是国家清偿债务的可能性。除了纯粹的经济数据外,也会考虑政治、社会甚至文化因素。
-
等到“成长”成了无上的目标、不受其他道德伦理考虑的制衡,很容易衍生成一场灾难。有一些宗教(例如基督教和纳粹)杀害了数百万人,原因是出于仇恨。然而,资本主义也杀害了数百万人,原因则是出于冷漠和贪婪。
第十七章 工业的巨轮
lomyal:科学革命解决了能源与原料问题,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悄悄主宰了世界。
-
历史上人类成就的几乎所有事情,第一步靠的都是将植物取得的太阳能转换为肌肉的力量。正因如此,人类历史在过去一直是由两大周期来主导: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太阳能的变化周期(白天和黑夜,夏季和冬季)。
-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能源市场几乎完全只能靠植物。这就像是住在一个容量每年 3000 艾焦的水库旁边,想办法极可能多抽一点水来。然而,这里有个明确的总量。但到了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发现能用的能源不是一个水库,而是一整片海洋,容量可能有几千亿艾焦。我们唯一需要的,只是个更好的抽水泵罢了。
-
消费主义伦理和资本主义道德该如何共存?……有钱人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投资!”而我们这些其他人的最高指导原则则是——“购买!”
第十八章 一场永远的革命
lomyal:今天也将成为历史。
-
生态环境恶化(lomyal:有证据已经发生)并不代表就是资源短缺(lomyal:不一定是事实)。
-
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社会革命: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取代。(据我们目前所知,人类在 100 多万年前生活在小型、亲密的社群之中,社群成员大多数是亲戚。认知革命和农业革命并没有改变这一点。这两项革命让不同的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部落、城市、王国和帝国,但家庭和社群仍然是所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但后来,工业革命不过花了短短两世纪左右,就将这些单位粉碎成了原子。)
-
所谓想象的社群,指的是虽然成员并不真正认识彼此,却想象大家都是同一伙的。……数千年来,王国、帝国和教会早就担任了这种想象社群的角色。
-
现代所兴起的两大想象社群,就是“民族”和“消费大众”。所谓民族,是国家的想象社群。而所谓消费大众,则是市场的想象社群。
-
就算我用的原料是放了两年的面粉、放了两年的油、放了两年的糖,做出来的也不会是放了两年的蛋糕。(lomyal:蛋糕是新做的)
-
在现代晚期,虽然暴力和恐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和平与安宁也同时来到历史新高。
-
在过去,如果有些相对平静的年代(像是 1871~1914 年的欧洲),总是接着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故事。但这次不同。原因就在于,真正的和平不该只是“现在没有战争”,而是“不可能发生战争”。在过去,全世界从来未曾有过真正的世界和平。……国际政治过去的铁律(lomyal:丛林法则)就说,“任何两个相邻的政体,都会有某种可能,让他们在一年之内向对方宣战”。……然而,我们今天已经打破了这个丛林法则。现在有的是真正的和平,而不是没有战争。
-
现代世界和平四大因素(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和平更划算、全球政治文化结构性变化)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随着时间过去,这个良性循环也就对战争造成另一个障碍,而且可能最后看来会是最重要的阻碍:因为国际网络日渐紧密,使得多数国家无法再维持全然独立,所以其中任何一国片面宣战的机会也就大幅降低。……现在正面临着全球帝国的形成。而这个帝国与之前的帝国也十分类似,会努力维持其疆域内的和平。
-
究竟孰是孰非?其实需要时间来证明(lomyal:现在不知道答案)。我们只要回顾过往就会发现,自己对于过去历史的看法总是受到近几年事件的左右。(lomyal:1945 年偏悲观,2014 年偏乐观。1945 年想不到 2014 年的乐观情况,同样 2014 年也可能想不到 2050 年的悲观情况。)
第十九章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lomyal:历史学家们很少讨论“快乐”,作者认为这是历史学的缺憾。作者本身极度推崇佛教观点。快乐不应源于客观条件或主观感受,只要追求就会有痛苦,唯一的解脱源于放弃追求、熄灭欲望。
-
目前看来,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得重要。……而其中,婚姻又是特别重要的一项因素。
-
关于快乐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
在我们试着猜测或想象其他人有多快乐的时候(可能是现在或过去的人),我们总是想要设身处地去想想自己在那个情况下会如何感受。但这么一来,我们是把自己的期望放到了别人的物质条件上,结果当然就会失准。
-
如果说快乐要由期望来决定,那么我们社会的两大支柱(大众媒体和广告业)很有可能正在不知不觉地让全球越来越不开心。
-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个恒温空调系统,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想办法保持恒定。虽然遇到某些事件会让温度暂时有波动,但最后总是会控制调整回到原来设定的温度。
-
快乐不只是“愉快的时刻多于痛苦的时刻”这么简单。相反,快乐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快乐还有重要的认知和道德成分。
-
佛教与现代生物学和新世纪运动的相同点,在于都认定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但佛教更重要也更深刻的见解在于,真正的快乐也不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我们如果越强调主观感受,反而就越感到苦。佛教给我们的建议是,除了别再追求外在成就外,同时也别再追求那些感觉良好的心理感受了。
第二十章 智人末日
lomyal:未来的不能再被称为“智人”的人种会创造他们的新的历史。“我们”曾经消灭过一些“他们”(如尼安德特人和弗洛里斯人),同样“我们”如果被另一些“他们”消灭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今,令人感到恐惧的是这些“他们”是由“我们”所亲手创造的。
-
本书写到这里的时候,有三种方式可能让智慧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生物工程(biological engineering)、仿生工程(cyborg engineering)与无机生命(inorganic life)工程。
-
未来科技的真正潜力并不在于改变什么车辆或武器,而在于改变智人本身,包括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欲望。
-
创造科学怪人的弗兰肯斯坦博士,现在就坐在吉尔伽美什的肩膀上。阻挡不了吉尔伽美什,我们也就阻挡不了弗兰肯斯坦博士。